採用鹹水養殖,保有用海水養殖最鮮甜的味道、也發展出低密度再加上益生菌的養殖方法,不僅可以養殖不用藥,同時長時間不換水,兼顧食品安全與環境友善,希望因此影響附近的養殖業者,打造一個有共同理念的團隊
品牌故事
從復養寶石魚到改變盤商機制!養殖漁業的永續希望
雪花鯻這尾魚多數民眾可能都相當陌生,牠原來又名寶石魚,在這條魚身上翁金木不只看見了牠的銷售潛力,也因為這條魚,更牽起了他的漫漫回家路。
翁金木在出外打拼十幾年後,毅然決然返鄉養魚,於屏東林邊鄉靠著經營品牌「鹽水翁合作漁場」打響名號,與父親一起為養殖魚貨的產銷拚出亮眼成績。
青年返鄉即時,改變勢在必行!
在屏東林邊鄉,數十年來經營魚塭的養殖技術,為當地漁民帶來穩固的經濟收入,主要產銷的石斑魚,也讓林邊這小小漁村聲名遠播。當時離鄉工作的翁金木於新竹從事科技貿易,因為工作關係也常在國內外往返,一有時間也會返鄉幫忙家裡的魚塭工作,說到這裡,翁金木羞怯地說著在當時也只算是「搵豆油」而已。
但在八八風災後翁家的魚塭與其他漁民一樣損失慘重,能抓的魚也沒剩多少,其他的魚隻都不知道早已流向何處。幾週下來南北往返幫忙的翁金木發現魚塭的清淤動作遲遲沒有進展,一週過了又一週,在詢問之下才從媽媽口中得知爸爸因為年紀大了,沒辦法再忍受夏天池底高溫的工作,聽到的當下對長年生活在異鄉的翁金木而言,對家裡盡是滿滿的不捨。
在爸爸開始復養寶石魚後,卻又因為早期寶石魚的養殖狀況不佳,早讓許多餐廳及商家一聽到這名號就望之卻步,在市場上賣不掉,更沒有盤商要收,聽到消息的翁金木便利用下班及假日的時間一家家餐廳親門拜訪;推廣銷售,也因為翁金木誠意的解說著自家使用海水養殖,對比過往淡水養殖在寶石魚肉質上的改變,開始讓原本滯銷的寶石魚開始不斷接獲到了訂單,有時還會需要回去家中協助家業,幫忙抓魚冷凍來增進銷售,這樣來來回回將近一年的時間,翁金木便下定決心離職返鄉養魚賣魚。
友善漁法帶來的養殖革新
在地方上,以前老一輩的都說「飼魚無師傅,餾(換)水著有」,反正多換水,水質乾淨魚就不會生病,但翁金木也指出這樣其實對整個環境會造成傷害,不過不換水魚又會生病,生病又要下藥,又變成食安的問題。
當時翁金木就跟爸爸提出要用益生菌的方式來改善水質和換水的問題,但翁爸從過去經驗來看,覺得這種方法沒什麼效果根本做白工,像這樣在養殖上父子間的觀念與溝通常常起衝突,但也在翁金木堅持實證的行動下看到益生菌真的有效果,用藥也是錢、換水馬達也耗電力,這些都是成本。使用益生菌後,現在他們養的魚隻健康、順利長大、養的時間縮晚,利處很明顯,這樣的證明後也開始讓翁爸對兒子的養殖革新另眼相看。
訪談過程中,在許多方面都看到翁金木對於養殖上的堅持,不只是用藥及環境保護的議題,針對寶石魚的了解與飼養方式,翁金木也不斷專研探究。為了更認識寶石魚,翁金木在跟學校產學合作的過程中,與學校一起徹底研究魚隻的生理結構及生活型態,接著與一家家的廠商討論在飼料上的調配,更與許多相關產業的研究單位請教、學習新知。說到這裡翁金木又說,是因為他有看到寶石魚的潛力,但我們在這些對話裡,看到的盡是他對於產業滿滿的熱情與期待。
「鹽水翁」努力建立產銷平台的希望願景
鄰海的住民其實很不喜歡吃淡水魚,一來很容易有土味、肉質也比較軟爛,所以也有許多水產餐廳都沒辦法接受淡水養殖的魚種,而在過去多數餐廳及商家也已經認定牠(寶石魚)就是淡水魚,因此翁金木希望藉由經營品牌「鹽水翁合作漁場」,創造出產銷對話的空間及平台。翁金木說到「合作漁場」,其實也代表著經營的背後是個合作的團隊,並以固定的模式產出一樣的品質,讓銷售出去的餐廳商家可以更放心他們的產品,至今漁場的夥伴也在持續增加。
談到養殖產業的願景,翁金木說到:「小的時候就看到我父親面對盤商時,那情況其實是很不平等的」,翁金木娓娓說到一年四季養殖的種種風險都要自己扛,但最後批價的價格都得聽盤商的,從小似乎就已經萌起改革的願景。在看到許多國外成功的機制後,就一直在想可以怎麼應用,所以聽到翁金木念茲在茲於銷售上「品牌要先走起來」。
過往台灣養殖魚業上似乎一直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盤商為了大量銷售,沒有兼顧品質,儘管第一年因為行銷打出漂亮成績,但隔年可能就因為銷售品質的不穩定,而沒了訂單,就因為沒有好的合作機制,而讓產業風險提高,更讓年輕人不敢投入。翁金木提說第一步是要讓品質穩定,應該讓制定出來的品質、規格標準化,那漁獲今年賣得出去,讓商家信任我們,而明年也才能有一樣的訂單。所以在經營鹽水翁合作漁場時,翁金木一直耳提面命說到重點是「分享好的技術」,讓產業共好,更期望經營出以股東制的平台,是讓大家都可以賺到錢,這樣大家對這個產業才會開始充滿希望啊!
另外翁金木將寶石魚更名為「雪花鯻」,在追問下他也提起,之前用過的人已經對寶石魚的印象很差,改個名稱接受度好很多,也都很願意試看看。叫雪花是因為他肉的油質分佈像雪花一樣一片片,很漂亮,肉質口感滑嫩又細緻,而在分類上又屬於「鯻科」,所以就以此命名。
青年返鄉首則
在訪談最後,我們談到產業人口明顯高齡化,對於年輕人返鄉投入這個產業,他有什麼想法?翁金木笑笑的回應:「當然是『不如歸去』啊」,他開玩笑地說著。
但接著翁金木神情認真地表示,其實回來有沒有辦法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如果回來收入會更好,那當然會有很多人更有意願,因為他們回來是充滿希望的。在過去老一輩都認為年輕人回來是因為外面混不下去了,畢竟他們覺得這個產業也是沒有未來性的,每天都在跟老天賭博啊。
翁金木繼續談到,必須能做出有別於傳統的養殖與銷售模式再回來,不然沒有的話就貿然回來,會很辛苦。只是回來繼承家業,真的不要,「如果回來就是要改變」翁金木這樣說道,要能提出跟以前長輩不一樣的做法,再來投入,如果只是按照原本的模式,上一輩就經營不下去,這一代回來又只是一樣作為,那不就很奇怪嗎?
整場的對話裡,感受到翁金木對於養殖產業的期望,更散發出滿滿熱情的感召。翁金木認為政府不能只是一昧的鼓勵年輕人返鄉回來,而是要讓他們有希望,看到願景,他希望可以藉著「鹽水翁合作漁場」改變市場機制,從盤商系統轉為像小農聯合股東制,在他們維持一定品質的狀況,一同建立穩定的產銷模式,從傳統系統銷售改變到產地直送的聯合生產品牌銷售模式,但這樣遠大的願景也需要長時間持續的構思,「鹽水翁」仍繼續堅持在革新的漫漫長路上。